北京胡曼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胡曼智造”)的母公司南京胡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恩然创投旗下南京江北科投基金其瑞佑康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胡曼智造的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的注册申报、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及研发团队的扩充。
胡曼智造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疗技术创新公司,公司凭借多年的材料学、体外诊断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基于多重流式荧光技术这一核心技术,致力于为临床客户提供全自动、高通量、极具竞争优势的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聚焦于重大免疫疾病、疑难杂症及罕见病的诊断,同时积极拓展体外诊断领域的新兴蓝海市场。
胡曼智造创始人李东琦先生表示,胡曼智造专注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仪器及配套试剂的研发及生产,同时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能力拼图。核心团队在五年的时间内,首先是在材料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掌握了多重编码磁性微球这一核心技术;其次是涵盖多重流式荧光检测模块在内的全自动系统研发及整合能力;第三是试剂管线的持续研发及极具临床意义新指标的开发能力;最后是营销及学术推广能力。一家有未来竞争力的IVD公司应该具备底层科学能力,中间层的试剂、仪器研发和生产能力,以及上层的营销能力及学术推广能力。因此团队的综合能力突出,公司短期目标旨在领跑多重流式荧光领域。
行业老兵再出发
1998年,李东琦毕业后,进入药监系统工作,主要从事药品和生物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在一段体制内工作经历后,他离开药监系统,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之旅,与同事和好友建立中文医网(MedOnline),开创了医学专业媒体盈利的先河,该商业模式吸引了香港某上市公司的关注,并将MedOnline高价收购。2003年,李东琦开始进入IVD领域,开始了在这个领域20年的从业经历。
从区域代理商,到德国HUMAN亚太区和中国区负责人,再到全国总代理为创业积蓄力量,最后成立胡曼智造,连续创业者李东琦积累了20多年的IVD行业经验,拥有极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对掌握核心技术的渴望。同时,对中国IVD市场过去二十年的蓬勃发展以及未来的市场走向具有独到的见解。
在一次拜访医院客户等候专家的过程中,李东琦遇到了一位刚刚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患者绝望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在当时几乎是无药可治,患者的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都很差。后来,专家告诉他当时国内存在很多这样的难治疾病,当时用于疾病诊断的进口试剂盒成本也很高。
这件事深深印在李东琦脑海中,也为他后来进入IVD行业,专注于多重流式荧光核心技术的攻关以及致力于检测成本的降低,埋下了一粒种子。
“我希望为医学实验室提供多快好省的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既是先进的,同时操作上又是傻瓜的。在研发管线的选择上,我们关注重大免疫疾病、疑难杂症及罕见病。”李东琦表示。
约十年前,李东琦在国外一家顶尖实验室第一次看到基于多重流式荧光技术的自身抗体检测产品。当时这个技术在国外并不罕见,德国科学家跟他介绍,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做需要多指标联合检测的项目,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当时主流的ELISA技术,性能媲美化学发光技术。
回国之后,李东琦开始寻找多重流式荧光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机会。2015年,李东琦创建了欧亚先锋,作为总代在中国代理欧美IVD产品;2017年,以欧亚先锋自有资金启动多重流式荧光的研发;2021年,成立胡曼智造,加速多重流式荧光产品的上市及商业推广。
胡曼智造的核心团队均为IVD行业老兵,平均从业经历10年以上,核心团队来自于博奥生物、安图生物、利德曼、博奥赛斯、四正柏等国内体外诊断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企业。从2017年起,这些核心团队成员陆续加入公司,不断补强公司的能力拼图。
经过五年的积淀,在首席材料学家的带领下,公司在上游掌握了多重磁性编码微球的核心技术。在试剂和硬件两个平台负责人的领导下,在中游领域完成了基于金字塔结构的3个技术平台的布局,以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金字塔的塔尖,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塔腰,全自动免疫印迹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塔基。
多重流式荧光作为塔尖产品致力于提高等级医院实验室的检测通量及降低检测成本;塔腰的化学发光作为多重流式荧光技术的补充,提供特色且具有较高临床意义的单项指标检测;身为塔基的免疫印迹作为下沉产品,重点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其检测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胡曼智造的团队规模已经超过30人,90%以上为研发人员,25%以上为硕士博士。通过一系列融资赋能后,预计年底团队规模扩大到100人以上。
多重流式荧光前景光明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城市化率和人口老龄化率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胡曼智造团队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医学实验室待测标本的数量还会显著增长。
除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外,在中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及国家医保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检测成本将维持长期下行趋势,体外诊断试剂的收费标准也将持续下调,最终还会砍掉中间环节的利润,把降价的压力直接传导到生产厂家。“也就是说现在的IVD厂家还处在红利期,当红利期消退以后,谁有能力将成本持续降低,谁就有可能跑出来。” 李东琦表示。
据李东琦介绍,胡曼智造形成了完成了基于金字塔结构的3个技术平台的布局,分别是作为塔尖的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塔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塔基的全自动免疫印迹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其中塔尖的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是公司的明星项目。
多重流式荧光技术是以多重编码微球为固相载体,在上面进行蛋白/核酸的偶联,然后与待测物进行反应,之后依靠鞘流的原理,以单个微球形式依次通过检测器,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这项技术早在2005年就获得了全球科技产业权威机构Frost & Sullivan公司授予的“2005年度国际临床诊断技术革新大奖”。这项技术虽然在科研领域大放异彩,但受限于自动化检测平台的缺失,临床应用和普及程度始终未达到当初的预期。
深耕五年,胡曼智造不仅突破了多重编码微球这一核心技术,还完成了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的开发,也解决了这一技术在IVD领域广泛应用的最大瓶颈。
在IVD领域,不仅技术平台要有优势,产品管线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产品管线既要能发挥出技术平台的优势,同时还能解决目前临床诊疗中的诸多痛点。基于深厚的行业积累,胡曼智造的产品管线选择也有许多独到之处,目前主要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细胞因子和血栓止血四大领域。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市场规模约为25亿元人民币,80%以上的市场被传统的免疫印迹产品所占据。免疫印迹是传统的多重检测技术,其缺点是只能提供定性结果,操作者需要手工操作和肉眼判读。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已经应用超过了15年。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迭代,医学实验室对于全自动、定量、快速回报结果的检测技术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化学发光技术由于成本和通量的原因,无法对免疫印迹技术进行升级及替换。而多重流式荧光技术则能完美解决这一技术升级的问题。根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数据显示,近60%的美国实验室采用多重流式荧光这一技术平台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这一技术升级也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此外,胡曼智造拥有极强的营销能力以及对IVD细分领域的专业理解和学术推广能力,营销网络已经遍布全国,与近百家代理商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产品上市后就可以快速展开销售。
从客户需求出发
持续寻找新兴蓝海领域
“关注多重检测技术的企业有很多,我觉得除了技术本身,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的销售落地能力,和对市场的理解。”李东琦说。
不同于科学家创业的公司,胡曼智造从IVD贸易起家,离市场更近,对客户的需求感知也会更强。而除了技术本身,一个好的应用场景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胡曼智造除了要求研发人员把产品质量做好,也很关注为技术找到一个乃至多个适宜的细分赛道。
除了自身抗体和过敏原之外,胡曼智造持续寻找更多新兴蓝海领域。“比如细胞因子检测,血栓止血、神经学和生殖类疾病的检测,它们都有临床刚需,但目前缺乏很好的产品,是很适合多重流式荧光技术平台去发挥的细分领域。”李东琦说。
据了解,细胞因子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年均增速50%以上。新冠疫情之后,大家对于细胞因子的意义越来越重视,且这一领域尚缺乏头部企业。目前胡曼智造的细胞因子产品已经获得了注册证。
血栓和止血也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赛道,检测方法也从传统的功能学检测,向免疫学检测方向发展。由于其途径极为复杂,也需要多指标的联合检测才能进行判定。
谈及未来规划,李东琦表示:“我们一直用一句话要求自己,‘想五年,看三年,扎扎实实做一年’。所以我们会集中力量完成今年的计划,即主要项目全部按期拿到注册证。长远来看,我们希望今年再完成一轮融资,以壮大团队,支撑更多的研发管线,继续打磨我们的产品。”
“对IVD企业来说,产品才是第一重要的,好的产品才能造就好的未来。”李东琦最后讲到。
对于本轮融资,恩然创投合伙人施凯凯博士表示:“恩然创投一直致力于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风险投资,在全球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产业链上战略性地对产业中的革命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进行投资布局。从2019年开始,恩然创投持续关注多重流式荧光这一赛道,力求筛选出这一领域能力拼图完整的企业。胡曼智造创始团队在IVD行业深耕多年,秉承着以临床需求与科技创新结合的价值理念,提前布局多重检测领域,拥有完整的微球、试剂、仪器研发生产团队。目前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盒已经处于申报注册阶段。公司不仅有成熟高效的研发生产管理团队,产业链及供应链自主创新可控也获得我们高度认可。更为重要的是,胡曼智造的核心团队都具有自燃型人格和良好的自我驱动力,这也让我们对胡曼智造未来的发展进程和市场前景极具信心。”